中国传统色彩:茶褐色

时间:2023-10-01 07:26:43

茶褐色,中国传统色彩之一。褐色系。

褐色亦称棕色、赭色、咖啡色、啡色、茶色等,是由混合小量红色及绿色,橙色及蓝色,或黄色及紫色颜料构成的颜色。茶褐色指浓茶类似棕色的颜色。是一种黄黑色。

《汉语词典》茶褐,颜色名。黄黑色。也叫茶色或鼻烟色。是一种赤黃而略帶黑的顏色。李觏《送黄承伯》诗:“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

《本草纲目(金陵本)》 第十五卷 草部(四):(苎麻)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种。

明代鲍山撰《野菜博录》:葛公菜生山谷间,苗高二三尺,茎方窊,面四楞,对分茎,叉叶亦对生叶,似苏子叶,小梢间开粉红花,结子如小米粒,茶褐色,叶味甜㣲苦。

《明史》 志第四十三 舆服三

乐人衣服,止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色。俳、色长,乐工,俱皁头巾,杂色绦。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欲其色沈,以竹叶烟熏之,泥矾两度。俟半日许溶又频浴之,即为茶褐色。

清代陈龙元《格致镜原》:僧衣褐又名缁衣菊,花小湥,茶褐色。

还有很多明清两代的农书、医书和小说里都有茶褐色的记载。

至于“茶褐”的记载就更多一些:

宋诗有:谢媒茶褐袄,迎妇柿红球。

宋末元初《癸辛杂识》:胡服间色 茶褐、黑绿诸品间色,本皆胡服,自开燕山始有。

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市民多造茶褐木绵鞋货与人。

元代无名氏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染明茶褐,以帛十两为率,黄芦【五两半研碎】,白矾【二两研味末】。又见黄芦依煎苏木法。作三次煎熬。亦将物帛先矾了。然后下颜色汁内染之。临了时颜色煨热。下碌矾在汁内搅匀。下物帛。常要提转不歇。恐颜色不均。其碌矾用看颜色浅深。逐旋加入。

明《礼部志稿》 第9部分:又令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颜色不得穿用俳色...... 二十六年定,一品二品银浮屠顶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三品四品用红浮屠顶......红绢里三檐以上伞葢俱用黑色茶褐两伞俱用红油绢。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緑、烟墨、槐花合。秋茶褐用土黄入三緑槐花合。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 第1部分

杂染:若椒褐、茶褐、荆茄色,有兼栌黄者,墨水者,皂矾五倍子易毁布帛今不用矣。栀子染黄久而色脱,不如槐花,或用栌蘖红苋菜煮生麻布则色白,如苎荷叶煮布为褐色布作荷香。

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馀》: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緑,烟墨,槐花合。秋茶褐用土黄入三緑槐花合。

《明集礼》:青丝绦白绢袜茶褐鞋。白绢大口袴白绢袜茶褐鞋。

《金瓶梅词话万历本》 第五十回:见他戴着清净僧帽,披着茶褐袈裟,剃的青旋旋头儿,生的魁肥胖大。

《水浒传》 第十二回:唤打伞的撑开那把银葫芦顶茶褐罗三檐凉伞来,盖定在梁中书背后。

第十三回: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

第四十六回:生得阔脸方腮,眼鲜耳大,貌丑形粗。穿一领茶褐绸衫,戴一顶万字头巾。

《西游记》 第九十回:那王子随命针工,照依色样,取青锦、红锦、茶褐锦各数匹,与三位各做了一件。

《台湾杂记》:槟实含茶褐汁,可以染物。

清代李渔《扬州画舫录》 卷一:黄黑色则曰茶褐,古父老褐衣,今误作茶叶。

茶褐色在元代始兴,明代定为僧道服颜色:洪武十四年定,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

明代《天工开物•彰施第三•诸色质料》:茶褐色。(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

综合以上古籍记载来看,茶褐色始于元代,本是胡人服装的间色,在明代成为常用色。僧人常服,乐工,百姓也都可服用。源自于古老的褐衣,是一种黄黑色,被误认作茶叶色。

其古籍记载染“茶褐色”的方法有几种:

一.黄栌煎水三遍,加绿矾。

二.槟榔果实煎水染。

三.用土黄为主,入漆緑,烟墨,槐花合。

四.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

以上四种染色法里并没有见到茶叶,色彩词却称作“茶褐色”,是以浓茶汤的颜色代名。

以染匠的经验来说,是可以有茶叶的。单独以茶叶(最好是红茶、黑茶)加皂矾也行,还可以以茶叶+莲子壳+苏木(少量)+皂矾的方式染出“茶褐色”来。后者的颜色要深一些,若要更深沉一些,“以竹叶烟熏之,泥矾两度。俟半日许溶又频浴之,即为茶褐色。”(《物理小识》)泥矾即皂矾。

染匠黄荣华壬寅年清明后一日于汉上寒舍

另,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家人和朋友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