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北京大名府遗址成为了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处文化遗址,坐落于邯郸市东南方80公里的大名县,整个遗址占地面积约有36平方公里。
现如今,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名府已经沦为了一座县城,这里曾经是“和朔四镇”之一,从春秋时期至唐宋年间,大名府曾经七为陪都,更是黄河以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繁荣昌盛达千百年之久。
到底是何原因,让这座曾经的北方重镇,古城陪都沦落为了一个县城呢?
大名府
北宋年间的大名府,作为汴梁的陪都,走过了它最辉煌的70年岁月。大明府之所以能够成为陪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
首先就是大名府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名府坐落在黄河北岸,这就让统治者可以南控中原,北望幽燕,东掌齐鲁。再加上都城内又有河水穿流而过,这就为古城提供了便利的水利通道;
河水灌溉土壤,推动了这里的农业发展。整个大名府周围全是地市险要的沙丘、古道,成为了天然的兵家必争之地。以上这些因素,也是历代统治者要在这里修建陪都的重要原因。
其次,政权的建立,文化的融合,经济的发展,让大明府逐步走向繁荣。早在十六国时期,随着陪都位置的确立,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到了隋朝,由于大运河的开通,直接让大名府成为了南北交通中最重要的一个枢纽,因为它就坐落在大运河永济渠的枢纽中心上。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让它一跃成为了北方重镇之一。
唐朝时期,随着藩镇割据的形成,大名府更是成为了藩镇割据的分支中心所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了一个单独的、不依附于朝廷的都城。优越的交通位置,分裂割据时代所形成的军事、经济优势,再加上数百年的陪都文化,都让大名府曾经繁荣不已。
大名府
可是这些都只是过往,大明府作为中原地区曾经的军事重镇一度繁荣兴起,然而到了元明清之际,当它的这些优势不在,就注定了大名府的衰落。它由盛转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第一点:自打元朝时期起,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逐渐南移。翻阅历史文献可知,自从元朝开始,大名府的经济已经日趋衰弱,甚至开始退出了全国发达城市的行列。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当地的农业经济饱受多年战争的摧残,导致整座城市的经济元气大伤,恢复起来更加困难。
第二点:宋朝以后,大名府交通枢纽的位置不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永济渠自宋以后常年淤积不通有关,这就导致南方货物必须换一条通道到达北方,这样一来,大名府失去了它原有的交通优势,北方重镇的地位一退再退。
第三点:随着水灾泛滥,又有新的城市取代大名府的原有地位。宋代以后,大名府连绵不断的水灾导致人们庄稼尽失、被迫迁徙,同时东部又有新的都市逐渐兴起,取代了大名府的码头和工商业,长此以往,大名府的衰败则成了必然。一座逐渐被历史所抛弃的城市,沦落为县城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