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庙:赫赫功名 好龙所掩

时间:2023-10-01 11:01:41

陵园大门

叶公问礼处碑

◎韦力

历史上的叶公,是一位识大局、懂大体的政治家,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平定了白公胜之乱,之后功成身退。而在今人的印象中,提起叶公,永远会加“好龙”二字,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历史上的叶公,还有哪些故事被记载下来?现今又有何遗迹存世?2020年9月,藏书家韦力的寻访脚步丈量到了叶县,那里是叶公的长眠之所。

孔子流传甚广的自评

希望子路能告知叶公

关于孔子与叶公之间的交往,《论语》中有如下三段记载: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史记·孔子世家》中称:“齐景公卒。昭年,孔子自蔡如叶。”

鲁哀公五年,即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了。转年,孔子从陈国来到蔡国,他在此见到了叶公。当时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如果政治清明的话,国人会为之喜悦,同时能让远方的人来归附。孔子言外之意,施政的重要理念就是招揽贤才。

某次,叶公见到了子路,他想通过子路了解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如何全面概述老师的伟大,他见到老师时告诉了叶公的所问。孔子闻听后跟子路说,你应当告诉他,我老师的为人是这样的:他学习知识时不知疲倦,教诲别人时不觉得厌烦,发奋钻研时会忘记吃饭,遇到欢乐之事也会忘掉忧愁,以至于不觉得自己的年岁越来越大了。

孔子的这段自评流传甚广,后世多以此来概括孔子之为人。孔子希望自己的自评子路能告知叶公,可见他对叶公之重视。

某天,叶公见到了孔子,他告诉孔子说:我们乡有位正直的人,他的父亲顺手牵走了别人家的羊,其子觉得父亲所为是错误的,于是他作为证人告发了父亲。孔子闻听后说:我们乡里的正直人士与你们乡的做法不同,如果儿子有过错,父亲会替他隐瞒过失,同样儿子也替父亲隐瞒过失,但他们这么做却包含了正直的道理。

从这段叙述看,叶公的所言更为大义灭亲,这才具有法治观念,孔子的所言岂不是包庇坏人。但儒家最讲孝道,也会强调父父子子,故儒家在处理情和理的关系上,有自己的一套自圆其说的解释方式。

孔子为什么要对叶公说这样一番话呢?或者进一步可以问,叶公为什么要问孔子这个问题呢?其实任何谈话都有一定的语境在,抛开了语境,仅是孤零零地拎出其中一句话予以解读,显然不客观。但古语简洁,再加上孔子那个时代的历史史料都是记载在竹简上,竹简太过笨重,致使在记载时更要简洁。

虽然以上所引的第三段话已经有几十个字了,但想来叶公与孔子坐在一起交谈,不会仅是每人说一句话,他们的所言一定有前面的铺垫,也就是背景交待,后面也会有观点的探讨与铺陈。那么,叶公为什么要问孔子这个问题?显然是与他那时的一个心结有关。

春秋末年,楚国和吴国连年争夺地盘。鲁定公四年,吴国联合蔡国和唐国共同讨伐楚国,当时叶公的父亲沈尹戌担任楚国的左司马,他带领军队抵抗入侵之军。当时沈尹戌与子常商定:由子常沿汉水驻守堵击吴军,他在淮河毁掉吴军的舟船。然子常担心沈尹戌得了头功,他不顾事先商量好的作战计划,提前渡过了汉水,致使楚军被吴军击败,沈尹戌战死。

吴国军队乘胜追击,攻占了郢都,叶公的母亲和弟弟后臧均被抢到了吴国。此后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兵,他扶墙而泣七日,秦哀公终于答应出兵救楚,而后秦楚两国联合打败吴国。叶公的弟弟后臧借机逃回楚国,但他却没有把母亲一并带回来,这令叶公十分生气,决定不再与弟弟来往。

叶公为此与弟弟断交,他心里有自己的纠结,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弟弟,想来这是他给孔子讲那个故事的背景原因。按理来说,儒家都讲孝道,比如鲁襄公二十五年,郑国讨伐陈国,陈国大夫贾获“载其母妻”而逃,被认为是行孝之举。鲁哀公十六年,孔悝出奔时载其母“伯姬于平阳而行”,也是孝道的表现。而叶公之弟后臧只身逃回楚国,却置母亲于不顾,显然是违反孝道的。

孔子强调孝道,他应当在叶公面前谴责后臧的行为,但他却用另一个故事讲述了相反的观点。孔子当然知道后臧的所为,他也明白叶公讲这个故事的潜台词,但是,儒家在强调孝道之外,还要讲个义字,孔子认为叶公不能因这件事再断绝兄弟之情。因此,孔子在此处的所言是有特殊的背景在。

平定叛乱,功成身退

真正的叶公是这样一位英雄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叶公是位识大局懂大体的政治家,但今人提到叶公,永远会加“好龙”二字,该故事出自汉刘向在《新序·杂事五》中所载: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孔子的弟子子张去见鲁哀公,他等候了七天,哀公也没有接待他,于是子张准备离开鲁国。他在走时请人转告哀公:我听说您喜欢贤才,所以我不远千里,冒着风霜雪露来投奔。没想到赶到此地时,您一连七天都不接见我,这让我觉得您的好士之名就如同叶公好龙。那位叶公自称喜欢龙,他将家里的各处都雕上龙,天上的龙听闻到此人这么爱龙,于是特意来其家探望他。叶公见到了真龙,吓得掉头就跑。看来这位叶公只是喜欢像龙的东西,而非喜欢真龙。

自此之后,叶公好龙就成为了虚假爱好的代名词,而被人广泛使用。比如梁启超在《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中说:“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

但问题是子张是从哪里听到叶公做过这么一件事呢?一者龙乃传说之物,天上不可能有一只龙听到了叶公的所言而来探望他;二者真正的叶公乃是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很有大局观,不太可能整天在家里玩假龙。

历史上有名的白公胜之乱就是叶公平定的。白公胜是楚平王之孙,他在楚国颇有名气。白公胜的父亲是太子,太子因遭谗言而逃到了郑国,后来被郑人所杀。当时白公胜正在吴国避难,楚国令尹公子申(字子西)提出召白公胜回国。叶公闻听此事后表示反对,《国语·楚语》中记载了叶公对白公胜的评价之语:

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复言而不谋身,展也;爱而不谋长,不仁也;以谋盖人,诈也;强忍犯义,毅也;直而不顾,不衷也;周言弃德,不淑也。是六德者,皆有其华而不实者也,将焉用之。

看来叶公很知道白公胜的为人,他坚决反对将此人召回楚国,但公子申不听,他还是将王孙召回,同时让他驻守在白邑,故其被称为白公胜。白公胜回到楚国后,一心替父亲报仇,多次向公子申提出要讨伐郑国,但公子申拒绝了他的请求。

楚惠王十年,吴国进攻楚国,白公胜击败吴军后,以献捷的名义进入楚都,突然发动政变占领了王宫,杀死令尹公子申以及司马子期。子期乃楚昭王之兄,正是他与公子申立昭王妾越女所生之子章为王,是为楚惠王。在混战中,楚惠王被屈固救出,藏在楚昭王夫人府中。而后白公胜自立为王。

叶公闻讯后,哀叹于公子申不听他的劝告,方酿此杀身之祸,他组织军队包围郢都,很快就攻入了郢都,白公胜兵败自缢。白公胜之乱得以平息,接着叶公迎楚惠王复位。惠王认为叶公功劳甚巨,于是任命叶公为令尹和司马,集政权与军权于一身,朝政全掌握在其手中。然而局势平定后,叶公却提出功成身退,他向惠王建议让公子申之子宁和子期之子宽分别担任令尹和司马。

对于叶公的所为,《荀子·非相》中予以高度夸赞:“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

虽然叶公的身材又瘦又小,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平定了白公胜之乱。如此一位英武人物,没可能整天在居所内玩假龙。宋黄庭坚写过一首名为《春祀分得叶公庙双凫观》的诗:

春将祠事出门扉,宫殿参差缭翠微。

清晓风烟迷部曲,小蹊桃杏挂冠衣。

叶公在昔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

糟魄相传漫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

当年黄庭坚到叶县参观过叶公庙,他在那里感慨叶公有那么大的功绩,人们却只说那个好龙的故事。黄庭坚认为该故事不可靠,所以方有“糟魄相传漫青史”之句。但不知为何,《叶县志·古迹》中却载:“玩龙台,在旧县城东,叶公好画龙,神龙下降即此地也。台前墨池,俗传泚墨之所,今尚有遗址可寻。”

叶公所在地

已不在原来位置之上

当年叶公所在之地即今日之叶县,叶县竟然有玩龙台,也就坐实了叶公确实有玩龙之事。当地人那么看重这位前贤,却不知他们所看重之事,其实是对叶公的亵渎。若叶公地下有知,不知会气成啥样。

而今,这座搞笑的玩龙台已经没有了痕迹,但叶公墓得到了叶氏后人的重修。2020年9月19日,在何新年先生的带领下,由横山小为开车,我们一同前往叶县探看历史遗迹。而今叶县县城已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原本的古县城现名叶邑镇。

从叶县县城开往叶邑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进入该镇的范围内,到处看到人们在马路上晒粮食,把道路都占了一半以上。晒粮者为了让车轮不敢轧到粮食,他们在马路上摆上很多酒瓶,其言外之意,你的轮胎不怕扎那就轧吧。这使得行车速度很慢。

何局长为了让我的寻访得到更丰富的实况,在车上特意联系了叶县宣传部长孙立旺先生。不巧孙部长在京开会,但他答应晚上返回后见面,同时他安排了叶县文旅局局长娄亮、原叶县文化局局长、叶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元芝女士以及叶邑镇党委书记任会阁女士予以接待。

进入叶邑镇后,见到了诸位领导,寒暄过后,我们的车跟着几位领导的车一路前行。我在路边看到了叶邑故城文保牌,此乃全国级文保单位,旁边还有叶公问政处碑,显然这是说明当年叶公就是在叶邑向孔子请教如何理政之事。

很快驶出了村外,大约行进了两公里,在一片田地中,看到了叶公陵园,这里也立着全国文保牌。但我从史料上查得,这座叶公陵园是几十年前复建的,想来这块文保牌乃是将整个叶邑故城作为文保单位,而非单指此陵园。

从外观看过去,这里全是仿古建筑,匾额由叶选平所题。看来今日叶姓均视叶公为初祖。但实际上叶公并不姓叶,他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前文提到他的父亲是沈尹戌,楚平王时,沈诸梁封于叶,以叶为食邑,故后世称其为叶公。

叶公去世于公元前439年,终年89岁。这在今日也算长寿之人,更何况是在2500年前。他去世后,其后裔有的姓沈有的姓叶,但叶姓却是从叶公开始的。《梅州叶氏族谱》中有《始祖诸梁公传略》一文,该文中写道:

沈诸梁,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曾孙沈尹戌之子。沈尹戌因被封于沈鹿(今湖北省钟祥县与京山县之间)而得姓。其后裔以封地沈为姓。《风俗通》载:“楚沈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沈诸梁以地为姓,成为叶氏始祖。据宋名相叶梦得与元丞相亦愚先生的修谱序,均明载:“叶氏别于沈,自子高始;沈氏别于姬,自聃季始;而姬氏别于公孙,应自皇帝公孙轩辕之玄孙姬弃始。”沈诸梁为叶姓始祖,是以被“封于叶邑”为史实的,其裔孙均以封地叶为姓。

叶公墓

在墓顶中心发声能听到墓中回音

关于叶公墓,《传略》中介绍说:

叶公墓坐落在河南省叶县旧县乡古中洲叶邑西北约3里的澧河之畔,《后汉书郡国志》载:“叶公沈诸梁冢,近县祠之曰‘叶君丘’”。2500多年来墓丘经风雨冲刷,水土流失,土丘几乎变成平地,1985年清明节,在叶县政府重视与支持下,叶氏裔孙重新培土,堆成3米高,方园40米的墓丘,县政府还为其立了一块“廉政爱民”碑。1994年后,县政府在经济较紧张情况下,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叶公陵园”,作为向群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教材,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果然在叶公陵园门厅上看到了“叶公沈诸梁简介”,以此说明今日叶姓也知叶公原姓沈,但他们依然将沈诸梁视为叶姓的开创者。

在众位领导的带领下,边听他们介绍叶公事迹,边参观园内的建筑。其中之一就是论政殿,该殿内有塑像,正是孔子与叶公促膝谈话的场景。从塑像的开脸看,那时的孔子和叶公都很年轻,叶公能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的问题,由此说明了他对孔子的看重。

而后沿着中轴线继续向后走,穿过长长的甬道,来到了祾恩殿,这是祭祀叶公的主殿。殿内的叶公像满是金身,开脸是其晚年形象。

接着去瞻仰叶公墓,此墓以青砖做围,墓顶长着一些树和荒草。按照《始祖诸梁公传略》中所载:“叶公墓由长青松柏簇拥着,站在墓顶中心高处低头发声,能听到墓中的回音,实属罕见,可谓是风水宝地也。”

我原本想登墓体验一下这种神奇现象,但念及站在古人墓顶上乃是不恭之举,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而后跟几位领导前往叶公陵园管理所,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展板,上面有许多有关叶公的介绍材料,同时还看到开发出的叶公酒。这里还有几个展柜,里面摆放的是各地新修的叶氏族谱。以此可见叶氏之后裔之繁盛。

之后又跟随任会阁书记参观了当地的考古发掘,在这里看到了不少青铜器和陶器,听到专家的讲解,更感慨于叶县文化底蕴之丰厚。供图/韦力

特别
推荐
赫哲雪村欢迎您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